王建平记第一次诊治中风后遗症
今天清晨,收到徐老师告知她母亲张女士中风的左侧手指能轻微的动了,以前左手根本一点都不能动。赣州凉燥的天气,这样的喜讯犹如冬日里的暖阳。
我和徐老师相识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徐老师母亲中风3年多,之前一直在四川诊疗,皆不见病情的好转变化。我给网诊的时候,是在7月中旬左右,到现在已经坚持看诊近5个多月了,让本来已经想放弃的治疗,变得看到了曙光。这也不由让我想起我第一次给人诊疗中风后遗症的事情。
那是年的时候,那边我刚学校毕业,医院跟师涂仲寿先生的时候。家里在做房子,请了本村丁三叔帮砌墙。后来丁三叔由于常年劳作引发腰突和坐骨神经痛,卧躺家中无法工作。临近周边也去看过,依旧疼痛无法下床。那时正值我在家中做了一点针对颈肩腰腿疼痛的中药胶囊(后整理成了通痹胶囊方),让丁三叔试着吃一下。没想到三天下去,竟能下床做事了。后来等我回来的时候,告知我那胶囊疗效特好。后也一直在帮我做宣传。我们年轻的中医应该有体会,不是你学了中医,人家就会找你看病,而是你看好了病,人家才会找你。
等房子快做好的时候,我回了老家,丁三叔说他有个亲戚,在南康横市,中风三年多了,以前是部队转业在银行上班的。中风花了几十万保住了性命,但是一直躺在床上,无法行走。问我能不能治好?我当时也说,先去看一下吧,看到人再说。那时候的农村,基本都是黄泥土的道路,那时候患者家属开车接我去看诊,下车的时候看到是一个22岁的小伙子,犹豫了一下,说了句:这么年轻啊。来都来了,就去一趟吧。我也就跟着上车去了。不过晕车,到那里,我自己都修整了一下,才开始看诊的。
经过了解病史之后,我就告知患者家属,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并且开具了一张处方,并告知如果当地有针灸医师,请配合一起治疗,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临走之际,以前风俗看诊会包一个红包给出诊的医生,但是我拒收了,其一是刚看诊,希望看到疗效后收人家的诊金;其二患者爱人因照顾患者,才50岁左右头发都白了,于心不忍。于是就说:等好了再说吧,以后万一需要继续复诊,我自己来,因为我晕车,而且如果来接送,来来回回好几趟,实在不容易,我自己来自己回,更方便。
后来看诊并没有如自己脑海里想象的这么简单,一个月之后,病情没有一点进展,患者也出现不耐烦,不想继续吃药治疗的现象。于是我和患者家属沟通:疾病的方向我是看准了,就是需要一个时间,量变才能质变,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你们也可以去尝试;如果没有,请再坚持一下,再尝试一个月再看。于是患者家属说可以的,再坚持一下。
我也回去思考之前的用药,有次突然听到闲聊说葛花可以解醉酒,我想到患者因为在银行工作,出去吃饭应酬一定很多,而且患者家属也说了这个情况。于是,在后面的处方中,我添加了葛花进去,然后提高了黄芪的用量。没想到坚持了几个月,在年1月份的时候,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可以下床行走了,并且到了后面,他自己一个人每天早上都要坚持绕着家里走几大圈。这位当兵出身的患者,我去看他的时候,说自己能走路了,握着我的手都哭起来。
再后面,我就让患者坚持锻炼,恢复身体机能,然后把中药制作成蜜丸,让患者坚持服用,帮助康复,让更快的好起来。那时候刚跟罗老师学制作这个,医院旁边德众大药房的李老爷子学习提升技能。
经过这些年的中风后遗症的诊治经历,我总结一下几点,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到一些人。
1.中风的发病是由于脑血管梗塞或者脑溢血引起的,在平时就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bshuangle.com/fbsj/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