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汇编5清眩治瘫丸水蜜丸治
中风也可称为脑卒中,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很多中风患者能够在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后生命得以延续,但是该类患者常常因大脑中枢神经的损伤而残留诸如肢体、运动、语言障碍等后遗症,从而影响患者们的正常生活质量,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的物质及精神负担。
针对于各种脑卒中后遗症清眩治瘫丸都有非常确切的疗效!以下是相关临床文献报道。
清眩治瘫丸(水蜜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李福民王桥吕祥袁怀同马国刘光
(1.医院;2.医院;3.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清眩治瘫丸(水蜜丸)的临床疗效。方法: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变化。[1]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清眩治瘫丸(水蜜丸)能够改善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清眩治瘫丸(水蜜丸);中风后遗症;活血通络;
清眩治瘫丸(水蜜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疗效确切,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中西医诊断标准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证诊断与疗效标准》[2],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4]。
入选病例标准:1.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2.病程6~22月,年龄大于20岁而小于65岁;3.证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清或失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气短乏力,自汗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虚弱或沉细或涩;4.均经CT确诊为脑梗死且有偏瘫者。
排除病例标准:1.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65岁;2.经检查证实有脑卒中、代谢障碍、风心病并发房颤等引起的脑血管病者;3.病程超过2年者;4.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医院中风科及有关协作单位~年期间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人选病例共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积分、伴发病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病情轻重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等资料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包括降脂、控制血压、针灸、心理疏导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眩治瘫丸(水蜜丸)6g/次,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8d,1疗程后评定疗效。
观察指标及方法:1.安全性观测,常规体检并测血压、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2疗效观察,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医症状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等。
3疗效标准
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标准》分为6级进行评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8%或增加18%以上)以及死亡共6级。
4治疗结果
4.1治疗结果:治疗组84例,基本治愈28例,显著进步42例,进步10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80例,基本治愈14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36例,无变化8例,总有效率9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
4.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84例治疗前积分为11.09士8.19,治疗第14天为7.90土7.41.治疗2疗程后为6.16士6.68;对照组80例治疗前积分为10.98士9.96,治疗第14天为8.33土7.94,治疗2疗程后为7.69土8.04。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减少值明显优于用药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14天时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
4.3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4.4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比较见表2表3
5.讨论
中风后遗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因脏腑虚损,且"久病伤气"和急性期、恢复期多用苦寒清热、活血破血之品,易造成脾胃损伤;更有患者忧思郁结,思想负担过重,内伤于脾,以至脾伤血亏。我们认为,脾虚血亏,脑络失荣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治以补脾养血、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清眩治瘫丸(水蜜丸)方中用黄芪、人参补诸虚、益元气、壮脾胃、活血生血;麦冬、玄参、地黄滋阴清热、养阴、生血;白术、茯苓补气健脾,益气补脾,以裕生血之源;水牛角、牛黄、黄连、黄芩清热化痰,凉血解毒;丹参、川芎、赤芍、牛膝、没药、血竭、威灵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天麻、僵蚕、全蝎、地龙、珍珠、决明子平肝息风,化痕通络;白附子、蕲蛇、法半夏祛风化痰通络;安息香、冰片芳香开窍,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骨碎补、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沉香降气;香附、郁金、枳壳理气开郁;葛根味辛性凉,能助脾升清、生津,善达阳经,引诸药上行,通利脑窍。槐米清热凉血;泽泻渗湿化浊;山楂健胃消食,活血化瘀。诸药配伍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以达平肝熄风,脾旺血生,活血通络之功效。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黄芪具有促进机体代谢作用,包括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及对蛋白质代谢的促进作用[5];人参水溶性提取物对ADP致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丹参所含丹参酮能改善外周循环,降低血压,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对脑缺氧、高脂血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天麻素能降脂及抗动脉硬化,天麻素有免疫调节及减轻大脑再灌注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的作用,天麻多糖能增强非特异免疫功能[6];葛根则可通过改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特性及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泽泻具有强壮、利尿、抗血凝作用[7]。
清眩治瘫丸(水蜜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机制主要表现在1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大脑再灌注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2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3增强脑的能量代谢,提高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加强脑组织修复;4降低血脂,改善脑循环。
[参考文献]
[1]陈敏,袁怀同,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12(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9(6).
[4]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9(6).
[5]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姜秀莲,徐玉纳.葛根素对小鼠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J].药学学报,,(5).
百年传承清眩治瘫丸,五朝御用名方,精选39味道地药材,四方一药。
清眩治瘫丸是眩晕高血压、偏瘫脑血栓特效药!
清眩治瘫丸是治疗眩晕高血压,偏瘫脑血栓的特效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hbshuangle.com/hyqf/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