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人忽视的群体非典后遗症患者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唤起了许多人对非典的回忆。而在一部非典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了一个被人忽视的群体—非典后遗症患者

虽然非典已经过去17年,但“非典”这两个字却成为了这些人心中永远都无法抹去的烙印,他们此后的生命也在无时无刻与“非典”相伴。

01

非典时期的爱情

年5月的一天北京某广播台收到了一名非典患者的短信,说想要给自己同样为非典患者的女朋友点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名点歌的男生名叫林林(化名),此时22岁的他是一名被感染的非典患者,医院进行隔离治疗,而自己的女友圆圆(化名)也因为照顾林林被感染了非典,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他们已经许久没有见面了,当广播里响起这首《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时候,林林激动的打电话给圆圆,问她有没有听到自己给她点的歌。

圆圆说她知道,但是因为自己的先天耳朵不好,听不太清楚广播里的歌,林林就通过电话给圆圆唱了这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并告诉她,经过这次的非典的风雨,他们的路会越来越好。

几个月前,林林与圆圆也是处于热恋中的情侣,但非典的到来将这对恋人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左为圆圆右为林林

最开始林林发现自己发烧了,圆圆就带林林去输液,据圆圆回忆,当时病房里没有任何的隔离,因为是冬天,病房里也没有开窗通风。

当时,大家对“非典”极其陌生,谁也没把林林的发烧和“非典”联系起来。

然而,大家以为的小感冒并没有好,在林林已经发烧数天后,出现了虚脱的现象。这时家人才知道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圆圆和林林的母亲医院,医生都说无法收治。医院给林林做了检查,才确诊林林感染了非典。

圆圆哭着跟医生说林林对自己很重要,希望院方一定要收治林林。但是医生还是坚决的摇了摇头说无法治疗。

最后圆圆和林林母亲在深夜打车四处求医,在凌晨1医院收治。

那时候林林已经烧到了42度,据圆圆回忆,当时每隔1小时,她就要摸摸林林的心脏,看有没有跳动。

然而,此时因为消息的封闭,大家都不知道非典是一种具有极强感染性的冠状病毒。

当林林从昏迷中渐渐醒过来时,才知道一直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圆圆都被感染了非典,已经医院隔离治疗。林林不禁哭了起来。

林林说,每天凌晨保洁阿姨全副武装进病房消毒,都会用小喷壶喷一下林林的手,因为冰凉的水刺激了林林的手,林林的手动了一下,阿姨才知道“哦,这小孩还活着呢。”

当时圆圆才22岁,她在另一个隔离病房想着林林这时候在干嘛?他还活着吗?圆圆不禁也哭了。

圆圆是一个农村女孩,小时候发高烧,之后便出现了耳鸣的情况,因为条件原因无法配戴助听器,导致圆圆后来有了口吃的情况,虽然能说话,但是口齿不清,这也使圆圆很自卑

后来圆圆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来到了北京,善良的圆圆吸引了北京男孩林林的注意,她跟林林说自己有口吃,说话不清楚,但是林林跟她说“那都不是问题,自己喜欢的是圆圆的善良的心。”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年4月,两对年轻人都以为自己踏入了社会,要开启人生新阶段了。林林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圆圆也佩戴了人生中第一个助听器,两人都憧憬着未来能够结婚的美好生活。

然而,年的非典,让两个处于热恋中的恋人陷入了未知的恐慌。

在病房里,才22岁的圆圆心里很不甘心,她心想,自己还没有享受过生活呢,还没走入社会呢。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非典有多痛苦?林林说,他想躺下休息一下,却害怕躺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然而,爱的力量在心里默默的支撑着两个人。林林想着圆圆和母亲,圆圆也在想着林林。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瞬间笼罩了整个北京。

在4月19日之前,只有部分人隐隐约约的知道广州有人闹肺炎,再加上时任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说北京只有10多个病例,让大家以为“非典”只是一个远在南方的病。

然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已经陆陆续续的有人因为对未知信息的模糊而被感染非典。

4月19日,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被免职,非典在北京的真实信息也随之被公布出来。

从原来的37人上升到例。

一场抗击非典的战役正式开始。

据林林和圆圆回忆,当时两人都接受着日达新和激素药物甲强龙的配合治疗,使两人的呼吸困难和高烧逐渐好转。

两个隔着电话询问对方注射着多少毫升的甲强龙。最开始,林林注射的是毫升,圆圆毫升。最后,如果注射降低到50毫升,便可以出院。

50多天后,年5月底,林林,圆圆,以及林林母亲全部康复出院。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据林林回忆,当时出院,病友们都互相祝贺鼓励“咱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林林自己也觉得经过一场大病,新生活终于到来了。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圆圆也觉得,“生活真好,活着太好了”

此时经历过磨难的一家人都觉得一切真的如歌里所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全国也都在庆祝这场结束的非典战争。

然而,一切真的结束了吗?殊不知,非典是一场长征,会成为永远伴随着林林与圆圆的伤痛。

2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在两人都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年11月,林林突然感受到了腿部的一阵剧痛,医院才知道自己得了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被人们称之为不死的癌症,只能安装人工关节才能行走,但人工关节也最多使用20年。

医院,拿着照的片子,看着王府井大街,顿时生出了自杀的念头。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为什么上天要给自己再一次磨难?

而此时,股骨头坏死,已经逐渐的在多名非典康复者中出现了,这时人们才发现,股骨头坏死很有可能是当时治疗非典时注射的激素所导致的后遗症。

在经历过非典的磨难后,康复者们又经历了这样的打击。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去面临如此大的苦难?

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过程中,林林描述到每天自己要架着拐,长期的拄拐使两只胳膊也疼痛难忍。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这时他想放弃,但是圆圆和林林的母亲还不肯放弃,“他们相信奇迹一定发生”

被爱鼓励的林林选择为爱自己的爱人,母亲而坚持。随后,林林于4年做了骨水泥注射手术。

当时的圆圆在通州上班,为了能见到林林,圆圆每天从通州到昌平看林林。

这是一段多远的距离?

小编之前的家在通州附近,每周五要返回在昌平的学校,光开车就要2个多小时,更何况是对于没有车的圆圆来说呢?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圆圆做这一切,都是因为担心林林没有希望治病

然而,股骨头坏死让林林一趟就是3年,这期间林林无法下床工作,一些生活都由母亲和圆圆打点。

林林告诉母亲,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和圆圆一起手牵手像普通情侣一样逛公园,走在大街上。

但对于他和圆圆,这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母亲把林林的话转告给圆圆,圆圆说她也是这么想的。圆圆难过的哭了。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什么时候林林时候能好?什么时候能手牵手?所有的未来对这对恋人来说都是未知数,未来是什么样的?

圆圆说:“那段时间真的很黑暗,周围一点阳光都没有”

3年的卧床生活已经让林林的肌肉萎缩了,但是林林还是想站起来,但是康复的过程也极其痛苦。

据林林回忆: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但是因为有家人的爱,林林还是坚持下去了。

1年半后,林林终于可以站起来和圆圆手牵手走在大街上。完成他们最初“手牵手像普通情侣一样走在大街上”的奢侈心愿。

此时,虽然是手牵手散步,但是圆圆的手已经是林林的拐杖。在牵手的时候,圆圆的手只能在林林的手下面,她要时时刻刻的扶着,支撑着林林。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7年,依然拄拐的林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月薪元的工作。

在7年9月25日中秋节,林林和圆圆结婚了。

在中秋节这一天结婚,是因为这对新人觉得这一天月亮最圆,经历过这么多磨难的两人希望以后的幸福也是幸福美满的。

林林说自己在婚礼上一定不能拄着拐棍,所以在婚礼时,伴郎一直在旁边扶着林林走完全程。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到现在,林林说这个痛也依旧会有,只是说自己能不能忍的问题。

婚礼过后,虽然日子依旧艰难,但是两人还是感到幸福和满足。

然而,好像是上天不肯罢休,不肯给予这对恋人幸福,在结婚不到一年的时候,圆圆又感到了不适应。

9年,圆圆被诊断为肾炎三期,已经濒临尿毒症。

正如纪录片里描述的“丈夫刚刚站起来,自己又要倒下去了。”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这时,圆圆像林林提出了离婚。

圆圆说“我就想找一个地方去死,一个人去另外一个城市,走在哪里,就在哪里消失”

但就像当初林林不肯放弃圆圆一样,林林拒绝了圆圆的离婚要求。

林林买了个相机,在美好的季节,记录圆圆最美的笑容。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林林说“要在美好的季节里,把圆圆的笑容永远刻在美好的回忆里,希望到老的时候,圆圆看到我们过去的日子依然笑着。”

年,林林找到了一份社区的工作,圆圆也在社区图书馆当上了临时工。两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要一个孩子。

在纪录片的结尾,圆圆向记者念了一段她曾经读到的特别好的能够鼓励自己的一段话,让老公林林抄了下来。

图片来自凤凰视频

—END—

没错,以上的故事出自我昨天看的纪录片《非典十年冷暖人生》

林林和圆圆是纪录片上集中的主角。

方渤则是纪录片下集的男主,他的故事更令我心碎。??

而在非典结束后,林林,圆圆,方渤都只是多个非典后遗症患者中的一员。

然而,不是每个非典后遗症患者都像林林和圆圆一样有着“爱”陪伴自己,有一些非典后遗症患者年龄已大,只能自己独自承受痛苦,比如说方渤。

人们对这样一个群体的认知很少,甚至连经历过非典的我的妈妈在我提到非典后遗症患者群体的时候也还是透露出惊讶的神情。

年,6月24号,世界卫生组织解除了对北京非典疫区的警告,8月,最后2位病人走出小汤山。

但在人们庆祝非典结束之后不久,中国就陆续发现了多非典康复病人都患有了股骨头坏死,肺部纤维化,渐渐的,也出现了抑郁症,狂躁症。

一场非典,让无数人的家庭支离破碎,也让一部分人经受着非典后遗症的痛苦。

《非典十年祭》纪录片上映于年,7年后,没人知道这些历经磨难的非典后遗症患者如今的生活怎么样了。

据记者龙梅的调查,“北京据登记有非典后遗症患者多人,中重度抑郁患者达到39%,80%因病离岗,60%出现了家庭变故。”

非典过去了,然而这样一个群体却被人遗忘,但他们的生活始终被非典所包围着。

曾经有一个11口之家,都感染了非典,7人被治愈,4人死亡。但是被治愈的7个人,最后5个被查出患有股骨头坏死。

而股骨头坏死也在后来被发现不是唯一的后遗症。

“肺炎,抑郁症,狂躁症。。。”等等都将以为迎来新生活的非典康复病人的美好幻想再次扼杀。

据采访,有一位因为非典后得了狂躁症的病人在发病的时候把家里的东西都砸了,但自己却浑然不知,再次睁开眼,茫然的看着不知为何散落一地的家具。

有热爱舞蹈却在非典结束后以为要迎来新生活却被告知股骨头坏死可能要一辈子拄拐的年轻姑娘。。。。

在越来越多的人被查处有股骨头坏死之后,政府逐渐意识到了非典的治愈也伴随着这些后遗症。

这时,因为治疗病人而被感染的医护人员能够获得公费治疗,但是普通人还是只能自己治疗。

这些非典后遗症患者群体自己组织了一个小群体,一些好心人也为他们四处群求帮助。

8年,红十字向有工作的非典后遗症患者进行一年元补助,没工作的0元补助,医院也提供了免费治疗。但这些帮助对于部分后遗症患者来说,也还是杯水车薪的。

在纪录片里我看到一些非典病人痊愈后受到邻居的歧视,一些非典后遗症患者在经历过非典过后又经历股骨头坏死,肺部纤维化等沉重的打击。贫困潦倒,家庭支离破碎。

或许,这些经历都或多或少的间接导致了部分病人的精神疾病。

据非典后遗症股骨头坏死患者方渤说,他们这些人将来的遭遇是很明显的。

“他们都无法工作,但总会步入老年,他们将成为家人的负担,他们将拄着拐杖行走或坐在轮椅上,艰难呼吸,随时需要吸氧,股骨头则会像脆弱的石膏一样继续塌陷下去—直到他们死去。”

(此段文字摘抄自新京报,作者:朱柳笛)

“非典”,这两个看似离我们已经很遥远的两个字,却在这些非典后遗症患者的生活中刻下了永远抹不去的烙印。

健康,这个对我们拥有的人来说时时刻刻忽略的东西,对于这些人说是极其奢侈的。

不禁开始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年人们是否打赢了一场胜仗?非典突然间的消失,就像它突然间的袭来一样。

现在,武汉的肺炎,病毒又再次袭来。

你还要怠慢这次灾难吗?

我想把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故事写下来,我想为这些被忽视的群体发声。

然而我能做的只有把他们的经历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却无法让他们的身体好起来。

我也想说,我们也不想再看见像林林,圆圆,方渤等人的故事,我们再也不想,也不愿看到人们失去至亲的结局。

就像一位作家写的“你不知道疾病什么时候把你拉进坟墓”

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你能体会到幸福健康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如果这场疾病真的是由“食用野生动物”所导致,希望大家以后和大自然和平相处,以后你看到别人吃野生动物的时候你能有勇气去制止。

在此,非常推荐大家去看《非典十年祭》以及《冷暖人生非典九年》纪录片,(B站有资源)

*《非典十年祭》主要讲述的是非典的概况

*《冷暖人生非典九年》主要讲的就是林林圆圆以及方渤,这些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故事。

图片来自豆瓣网

在这两部纪录片当中,我看到了许多在灾难来临背后人类最真实的面貌。

有为了躲避世界卫生组织检查而让29名非典患者安置在救护车里满北京转的救护车

有在北京已经出现非典病例但在发布会上宣称“不用戴口罩”的卫生部部长李文康。

有敢于对抗舆论压力仍要说出“病原体没有被找到”的实情的钟南山和南方日报。

有不愿说出自己得了非典从而让当天值班的全体医护人员隔离的无知病人。

我想把这些写出来,人们应该从这段渐渐被遗忘的人和事中学到什么。

最后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和平与大自然相处,最近尽量不要出门。我们的健康对于世界上的其他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我们的幸福更是被无数勇于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所捍卫的。

希望我们可以共同挺过这次疫情,中国加油????

往期回顾

《投票|你期待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bshuangle.com/zlgc/71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