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爸妈纠结的扁桃体腺样体,到底切还是不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近来,很多的朋友及家长询问:

“医生,扁桃体、腺样体肥大,要不要切,不切可不可以?”

什么是扁桃体、腺样体?

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是小儿的腺体组织,它位于鼻子和嘴巴交界的鼻咽部。当腺样体反复炎症刺激过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增生,过度增生而肥大的腺样体在儿童就称为腺样体肥大。

在以前,进行手术切除的原因往往是扁桃体反复感染,但是现在,切除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引起气道的堵塞。

鼻腔后方堵塞后,会造成患儿打鼾以及有张口呼吸的习惯。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张口呼吸的危害,长期的张口呼吸和打鼾,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颜值,出现腺样体面容,还有可能造成咽鼓管圆枕的压迫,促使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

腺样体面容:是指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发育发生障碍,引起鼻部扁平,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上切牙突出,唇厚下唇后缩,缺乏表情的面容;腺样体面容一旦形成,难以恢复。

左图为幼年时切除腺样体之后,恢复“鼻呼吸”的妹妹,

右图为未切除腺样体的姐姐,仍然保持着“口呼吸”,

长大后容貌之间的差异。

长期的打鼾,鼻塞所引起的低氧状态,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扁桃体和腺样体在幼年时肥大,在6-8岁时达到顶峰,随着年龄的上升,它们的体积会渐渐萎缩,一般在12岁时退化。

一般来说,与扁桃体、腺样体相关的问题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缓解,但是这种趋势是无法预测的。

所以,

是等待自然萎缩?

还是积极手术切除?

就成了家长们纠结的问题。

*建议尽快手术的情况:

1、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症,1年内感染发作不低于7次,或连续2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5次,或连续3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3次。

2、入睡打鼾、张口呼吸、夜寐不宁、甚至呼吸暂停。

3、反复出现听力下降(呼叫不应、看电视声音开的很大)。

4、经常“感冒”,鼻塞、黄脓鼻涕不断或是咳嗽、咳痰、咽喉不清爽感。

5、出现腺样体面容,需矫正牙齿。

*家长可能存在的顾虑:

全身麻醉,对孩子有影响吗?

有些家长担心全麻会对孩子造成影响,目前,全麻效果及术中监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婴幼儿中,单次、短时间地暴露于全身麻醉和神经药物对于婴幼儿的行为和学习不会有负面影响。

全麻状态有助于消除孩子在手术中的疼痛及紧张情绪,也有助于医生从容的进行各种操作。

手术怎么做?

会留疤吗?出血多吗?

手术操作从口鼻进入,在鼻内窥镜高清图像监视下进行,属于微创手术,不会在面部留有疤痕。

医院五官科自年率先在保山市开展微创腺样体切除术以来,已安全完成微创腺样体手术数千例,该手术以鼻内镜下直视的方式进行,具有见效快,术后反应轻微的特点,大大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扁桃体和腺样体需要同时切除吗?

因单纯的扁桃体反复感染而手术,一般只需要切除扁桃体。

因梗阻原因而手术,考虑到腺样体切除后,扁桃体可能会有代偿性增大,建议同时切除。但如果扁桃体体积的确偏小,也没有感染发作的病史,可以选择单纯腺样体切除术。

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后

会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扁桃体和腺样体做为淋巴组织,在婴幼儿阶段是具有一定免疫防御能力的,所以,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不会轻易考虑手术治疗,以药物和观察保守治疗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系统的完善,扁桃体和腺样体的作用就慢慢弱化了,手术切除后,周围的淋巴组织也会代替其免疫功能,因此,并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手术后会有什么不良情况?

出血

目前采用的微创手术方式一般不会大量出血,但可能会出现少量鲜红的血液从鼻腔和咽部流出,或术后唾液或呕吐物中有少量血液是正常现象,如出现大量鲜红血液,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特别容易发生在手术当日和手术后6-10日,手术后一周为手术部位白膜(手术区域表面覆盖的白色膜状物,一般在术后1-2日生长,有保护伤口的作用)开始脱落,浅层的血管可能暴露,引起出血。

感染

术后感染表现为发热、咽痛、耳后疼痛,如果持续时间大于3天,且逐渐加重,则可能有感染的危险,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

复发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复发,这可能与淋巴组织增生活跃有关。如果经常感冒,鼻涕后留置咽后壁创口,会有淋巴组织过度增生可能。一定要增加小儿的免疫力。

一般来说,如果增生的淋巴组织没有引起严重的症状,可以密切观察,不需要再次手术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bshuangle.com/zlxg/5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