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阵地背后的故事
万家灯火幸福之时,无数监狱人民警察牺牲了和家人相聚的时光,毅然坚守在高墙之内。
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直面危险,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一方平安。
坚守的背后,满是血肉之躯缔造着的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32个小时公里只为做好战斗准备医院监区民警韩健,在年伊始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时光。
年末,黑龙江多地开始出现本土病例,凭借职业敏感性,韩健意识到疫情很可能再次袭来。为了解除“双警家庭的”后顾之忧,能够随时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他与妻子决定将孩子送往远在三亚的岳父母家,随后马不停蹄地返回单位。32个小时,往返多公里,韩健的当机立断,让他在疫情爆发之时,及时投入到监狱备勤任务当中。
1月18日,呼兰区新冠肺炎疫情日渐严峻,多地风险等级提升。韩健身为医疗专业民警,迅速理清了自己的责任清单,他深入研究监狱疫情防控会议要求,积极对接属地疾控部门联防联控,制定防控措施计划,建立隔离病房,组织开展环境消杀、全员核酸检测、体温监测、外环境核酸检测等工作……疫情最严峻时期,韩健带领五名医学专业民警45天内在全狱民警服刑人员中共开展六轮核酸检测,工作量十分巨大。在年初呼兰监狱处于疫区的情况下,没有一名民警职工及服刑人员出现感染情况,这样的阶段性胜利离不开全狱民警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韩健这样专业的医疗民警的拼搏。
韩健是监狱人民警察,也是白衣天使,更是共产党员。疫情来临时,他告别温暖小家,转身奔赴一线,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疫情形势严峻时,他勇敢坚定,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毫不退缩。所有选择,只为守护属于他的战场,保卫一方平安。
父亲教导你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张鹏宇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疫情爆发以来,这位退伍不褪色的老父亲依旧心系家国平安,极力支持儿子第一时间冲锋在抗疫一线。张鹏宇以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身份延续着父亲赤胆忠心的信仰,虽然父亲因脑出血后遗症行动不便,需要家人悉心照料,但危难之际,父亲说,不要担心我,我可以,你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两代人在家国大义面前,传承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张鹏宇确实做到了。
张鹏宇是呼兰监狱十监区一分监区中队长,在执勤中的一个凌晨,监区发生紧急情况,他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情急之下,急速奔跑的张鹏宇一个失衡摔倒受伤,他尝试站起来,但尖锐的剧痛瞬间袭来,他又跌在地上。深吸一口气,张鹏宇坐在地上冷静下来,马上联系同事赶往监区先处理工作,随后,才在同医院诊治。脚踝骨挫伤很严重,医生建议回家静养,带班领导得知此事,强制他回家休息。但是他却坚持选择坚守岗位,倔强的说“我不回家,就算躺着,我也是一份力量,我也能用对讲机沟通联络。”监区大队长李友得知消息后,只能无奈的尊重他的选择,特地为他送来治疗药物。就这样张鹏宇带伤坚持执勤到当批封闭任务结束。
张鹏宇的举动让监区民警为之钦佩。他说:“我在这,就算只顶上半个警力,也总能分担一些压力,就让我留下来吧。”质朴的语言背后是他固执的坚守信仰,哪怕是一只脚他也要战斗到最后一刻,这也是父亲希望他具备的品格……
接力带娃一家人一年也没凑成一张全家福呼兰监狱七监区民警葛振兴和女子监狱六监区民警扈广明是战友、是同事、是夫妻、是知己,更是互助互爱、相濡以沫的家人。他们有两个宝宝,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刚好凑成一个“好”字,在别人眼里,他们是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孩子可爱又懂事,但没人知道他们错过了多少次约会,错过了多少次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多少次与家人的团聚。
年1月疫情蔓延,夫妻两人开启了周而复始的执勤-备勤-执勤模式。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孩子,夫妻俩把上班时间调成接力模式——丈夫上班妻子下班,丈夫下班妻子上班。一年来,两人始终不得一见,大女儿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全家在一起,就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个饭。”就是这样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在这个双警家庭始终无法实现。
年1月疫情再次来袭,妈妈因执勤错过了两个宝贝的生日,爸爸给他们准备了香甜的蛋糕,只是小儿子一周岁没完成的全家福,在他两周岁时依旧没照上。感慨的葛振兴在朋友圈用一首小诗表达了双警家庭的愧疚和无悔,同事们纷纷点赞并在评论区回应,用同样的方式对双警家庭的付出给予赞扬与肯定。
葛振兴和妻子把最美好的爱情化为并肩作战的动力,把最温馨的浪漫融入到共同坚守的岁月,他们用双倍的辛劳筑起坚固的平安堡垒,将最炙热的爱献给了监狱事业,他们无怨无悔。
人民警察为人民,满腔热血保平安。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这里,不同的故事因一个共同目标而产生交集,那就是坚守阵地,故事的主人公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监狱人民警察。
黑龙江省呼兰监狱
欢迎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bshuangle.com/zlxg/6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