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亲应试教育给我留下了什么后遗症
巧手鲁班亲子手工
小小鲁班说大家好!我是小小鲁班。在这里,每天都会推送有趣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原创手工教程、亲子互动创意玩法、精品绘本阅读、有声晚安故事,我们每周还会精心搜罗一些高质量的资源供免费下载。做手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培养孩子专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让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吧!前段时间,我们在幼儿园家长群里讨论如何改进小学教育,提了几个改进教学的建议,然而有家长就说了:“都说应试教育不好,可咱们不都是这样过来了吗,现在不是都挺好吗?哪里有问题啦?你们乱提什么建议,出了问题谁负责?难道把小孩子当小白鼠做试验吗?”
他说得好有道理啊,我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但还是总感觉有哪里不对。难道我们都这样过来,就说明我们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就说明我们经受的应试教育还算很不错吗?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感觉怎样,于我个人而言,应试教育还是给我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第一个后遗症,潜意识里永恒的紧张和压力。
直到今天,我已经离开学校十多年了,婚也结了,孩子也有了,工作也换了好几个了,但在最深的梦魇里,竟然还是学校和考场。
直到今天,我还是还常常梦回少年时的考场,梦到考试前高度紧张的复习,梦到自己记不住、算不出、考砸了的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梦到不及格,梦到排名倒数第一,梦到差一点没能考上更好的大学、研究生而惶恐悲伤,梦见那种摆脱不了的、令人窒息的压力。
每次在一身冷汗的惊醒之后,恍恍惚惚地回到现实世界后,才徐徐舒缓下来那种紧张情绪。当然,也许是我本身的工作比较紧张,才会导致梦中的结果,但每每总梦回考场,可见考试这个残酷游戏,潜在的心理伤害有多大。
第二个后遗症,根本没有真实的知识和能力。
咱就拿语文、英语、数学这三门主课来说事。话说,中国学生被恶梦一样被训练了十多年,这三门科目的能力应该很强大了吧?
如果以我为例,我的回答是:根本没有。
我没有什么语文能力,如果让我写一篇文章出来,基本上都是枯燥无味、词不达意和颠三倒四的,就象现在您看到的这些文字一样。有时候我回去看我初中的日记,觉得那时反而还有点灵气儿,现在真是一点都没有了。现在可能就有一点拼凑素材、整理成文的本事,那也是初中以前的自学基本功,加上毕业以后在单位写材料,造就的一点点拼凑能力。
我也没有什么英语能力,虽然学了十几年,四六级也统统考过了,但毕业的时候,偶尔遇到两个漂亮的在中国旅游的英国姑娘,竟然还是不能愉快的聊天啊。先是寒暄了几句,接着,她们要跟我讨论什么“humanrights”的问题,我完全就接不下去了好不好。如果用中文我倒是可以讲一点观点的。毕业以后,我又自学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才勉强可以聊上几句。
数学就更不用说了,数学知识早就忘到九宵云外去了,你要问我sin、cos、tan是什么,微积分和概率论是怎么回事,我肯定会傻在那儿,借用一个段子的说法:现在除了会刷手机,我基本上就是一个文盲。
您呢,学了这么久的语文、英语、数学,您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或者继续能理解数学知识的逻辑和概念?如果没有,这不是应试教育的错,又是谁的错?
1月19日上午在三亚香格里拉酒店,马云同学痛批了中国教育问题,他提到的“音乐对灵魂的熏陶、美术带来的想象力、体育培养的团队合作能力”,我只能承认我也一样都没有。(马云谈教育的演讲视频附在本文末尾)
第三个后遗症,就是人生很迷茫。
考了那么多年的试,我完全不知道有什么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没有主动去追求什么东西,结果塑造出了现在的“被动型人格”。
我也曾经很努力去触摸内心的棱角,看看有什么突起和尖锐,然而没有。一切都似乎都打磨得很光滑、很平整、波澜不兴。
在学校的时候,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想做什么,那是很清楚的,无非就是考试罢了,考过了就有文凭。目标比较明确。出了社会,现实中灯红酒绿的,很多责任和问题压上日程,目标一下变得很多:是要赚钱呢,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是要努力工作事业为重呢,还是要婚姻幸福家庭为重......这些问题纠结在一起,目标互相矛盾,让人越来越迷茫。
社会上没有人监督你学习了,也没有明显的激励学习的措施了。没有人说,你努力学习,我们就给你个学位。也没有人说,你要不努力学习,就是对不起我们的期望和付出……没有人主动教你了,一切都得自己去“偷师学艺”,实际上要比在学校的时候努力百倍才是。
但恰恰这个时候,根本不知道该去学什么,从哪里突破,从哪个方向发展,进了社会,还以为通过考试能获得一切呢。30岁以前的岁月里,我还是不停地考试、考证,考了一大堆的各种证件和执业资格,然后并没有什么用处,离财务自由还差得老远呢。到头来,跳槽换工作,还是本职工作积下的那点底子。
应试教育只教会我考试,其他能力都剥离了,最后进了社会,基本上就是一个书呆子。
为什么总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其实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恐怕已经失去了“阶层流动”的功能,寒门子弟很难再通过考试向社会上层流动。这其中,当然有思维方式、家庭背景和阶层固化等方面的问题,但应试教育本身的低劣质量,是不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呢?
应试教育本身,就没有办法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真实的能力,一个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也没有真正的爱好,甚至会刻意磨平那些刚刚萌发出来的兴趣。人说参差百态,才是幸福之源,然则千人一面的打磨出来的应试型人格,又怎么会百花齐放?
马云痛批中国教育现状
精准推荐亲子百科哄睡神器有声绘本精心搜罗精品资源海量创意手工游戏关于我们巧手鲁班互动新浪微博:巧手鲁班智慧宝盒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赞赏
长按2018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能买到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bshuangle.com/zzbx/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