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躯干康复不能忽视

文章提要

脑卒中病人躯干康复主要有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和躯干肌阻抗训练等。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不再进展时就可以开始。

一部分脑卒中病人通过积极康复,肢体、吞咽、言语等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自理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但遗憾的是总感觉坐姿、立姿、走路时有些不稳定,躯干重心老往健侧偏移,患腿也好像变短,有的甚至会引起排便困难,很是无奈。

医院神经康复一科孙卫军主任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临床上只重视脑卒中病人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而忽略了躯干控制能力的训练。事实上,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的主要障碍之一,病人躯干的康复治疗切不可忽视。”

躯干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的常见后遗症

日常生活中的坐立、站立、步行、穿衣、用餐、洗澡、如厕等各种动作都有赖于身体的平衡功能来完成。

许多脑卒中病人经抢救存活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躯干肌功能障碍,躯干肌控制与平衡能力明显减弱,坐位、站位及行走等姿势和能力等会受到严重影响。

临床治疗中,由于脑卒中病人躯干肌功能障碍在外表上体现得不很明显,躯干功能康复往往不被重视,进而康复效果被大打折扣,康复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孙卫军主任说:“脑卒中后,大多病人躯干患侧都会出现肌肉痉挛、肌力下降、躯干肌纤维缩短,从而身体平衡被打破。病人为了调整重心,骨盆自然向健侧倾斜,患侧髋部上提。这样,病人就会产生患侧腿短于健侧腿的感觉,于是行走时出现姿势异常、步行不稳现象。”

“躯干肌功能障碍的存在,还会影响病人的坐姿、站姿、上肢和下肢体功能的发挥。部分病人由于腹横肌无力,腹内压降低,还会出现排便困难。”

“对于脑卒中病人,在重视肢体功能康复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躯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孙卫军主任提醒。

生命体征稳定后就可以开始躯干康复

躯干作为身体的中心,是肢体活动的基础,其躯干肌是维持腰椎生理性前凸和平衡的主动稳定系统,肢体活动必须与躯干协调组合,才能发挥完美的作用。可见,躯干肌在人体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强化躯干训练的目的在于找回躯干患侧肌群的本体感觉、增强肌力,改善躯干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促进大脑功能重组和平衡能力的恢复,进而恢复坐位静态平衡功能和动态平衡功能,提高站立和步行稳定性。

孙主任说:“脑卒中病人躯干康复主要有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和躯干肌阻抗训练等。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不再进展时就可以开始。躯干训练不仅可促使躯干功能恢复,还可加快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分离运动的产生,加速康复进程和提高康复效果。”

“要注意的是,在病人躯干功能没有恢复到一定程度,即使肢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也不可随意让病人下地行走,否则容易诱发形成典型的偏瘫步态,造成躯干异常姿势模式,并进一步影响步态,最终导致误用综合征的发生。”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整理:全球康复资讯

全球康复资讯全球康复资讯是康复医疗平台的第一网络媒体。包含康复新闻,康复科技,康复科普,康复教育,康复调研,康复专题,康复交流,康复金融,最适合医护人群和患者阅读的资讯精选。业务--长按此







































哈市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bshuangle.com/zzbx/9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